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d China 1845-Today
Skip other details (including permanent urls, DOI, citation information)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Derivatives 3.0 License. Please contact : [email protected] to use this work in a way not covered by the license.
For more information, read Michigan Publishing's access and usage policy.
主要伙伴关系
从 1979 年开始, 新一代的中国学生和学者开始陆续来到安娜堡。中国学生的入学率因此达到了新高度。密大也开始致力于帮助中国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商界、法律界及其它专业领域, 培训新一代的领导人。许多中国知名大学的教授以访问学者身份, 来到密西根大学的各个学院进行访问和交流。在中国著名学府的代表团访问密大的同时, 密大的教授、职员和管理人员也前往中国各地进行访问。在互访中, 双方签订了多项新的协议。
这些合作项目包括:
从 1982 年开始, 本特利历史图书馆一直保留并支持着一个与中国档案界同行进行交流与合作的研究项目。图书馆和中国方面的第一次接触仅限于五位中国档案管理员对安娜堡进行的短暂访问, 而到 1999 年时, 双方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得到了发展, 本特利图书馆已与中国国家档案管理局建立了正式的交流项目。合作协议的重点放在今后两年一次举办研讨会, 讨论有关当代档案管理中的议题。多年来, 先后有一百多位中国档案管理人员来到安娜堡, 参加为期三周的研讨会, 他们每日与密大同行讨论当代档案管理方法。在研讨会的轮空年, 本特利图书馆就派出一个小型的档案管理员代表团访问中国, 举办讲座, 并在中国各地参观各式各样的国家或地方级的档案馆。
1995 年, 密西根大学社会研究所邀请北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 加入由世界顶级研究中心组成的社会和行为研究国际联合会。这一联络网致力于真正实现各国在社会与行为科学研究方面的合作, 以共同应对复杂的全球问题。
1997 年, 中国信息研究中心在密西根大学成立。这是一个促进认识和了解中国的国际机构。中国信息研究中心与一些中国政府机构和公司合作, 收集并发布关于中国的统计数据。中心将历史、社会和自然科学数据整合成区域性信息系统, 使中美间获取信息和数据更为便捷, 同时加强了与中国进行合作的努力。
2001 年, 作为密大工学院和中国上海交通大学伙伴关系的一部分, 密西根大学的教授开始在上海任教, 密大工学院借此帮助上海交大对多个工程学领域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和改进。
2002 年至今, 密大医学院教授与中华医学会合作, 对中国知名医学院医学教育中的若干问题进行研讨。
2003 年, 密大福特公共政策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合作, 建立了教授互换项目。2004 年, 第一批在福特学院学习的中国公务员完成学业, 并获得了公共管理硕士学位。
2005 年, 密西根大学妇女研究所与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开始合作, 在复旦建立了一个新的妇女研究中心, 旨在促进研究生教学, 科研和双方性别研究者之间的交流。这一合作项目已在中国举办了暑期讲座, 帮助中国学者发展从事性别研究的学术能力。
2006 年, 密西根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在进行了几年的合作之后, 双方共同建立了密大——上海交大联合学院。联合学院是一所建在上海交大校内的工程学院, 英文授课, 由双方的教授和校领导共同管理。上海交大采用了密西根大学的课程设置, 可以授予机械、电子和电脑工程的学士和硕士学位。中国学生可以选择申请密大, 以转校学生的身份, 在不同的学科中攻读第二学位。密大——上海交大联合学院赢得了国家教学成果奖, 被视作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榜样。联合学院也是中国第一所赢得海斯克尔国际教育革新奖(Andrew Heiskell Award )的大学。此奖项是国际高等教育的最高荣誉之一, 颁给在国际教育中的创新者。
大量伙伴关系的建立加深了合作的基础和对未来的期许。密大教授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 于 2008 至 2010 每年的夏季期间, 在位于安娜堡的密西根大学和在中国北京的北京大学建立新的“国际本科生科研经验(iREU)”站点。来自密大和北京大学的学生参加两国之间的交流活动, 并发表了有关化学、生物学和生命科学方面的研究论文。此外,2010 年3月, 密大和上海交大启动了两项计划, 联合资助来自两所大学的研究人员, 推动他们所从事的可再生能源和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项目的进展。可再生能源研究项目的目标是开发新技术, 降低全球的碳排放并减少其对于气候变化的影响。生物化学合作将激励技术进步, 以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这个研究伙伴关系一直不断发展, 开拓了新的技术领域, 包括纳米科学和数据科学, 一个新的联合研究实验室的运行框架也已经形成。这一伙伴关系是在密大——上海交大合作委员会的支持下建立的, 合作委员会是密大——上海交大联合学院的管理者。
2010 年, 密西根大学医学院及医院系统(University of Michigan Health System)和北京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建立了自己的联合学院, 并发起了高抗冲合作研究, 以期充分利用每所大学的研究强项来提高全世界人民的健康水平。密大医学院及医院系统和北大健康科学中心建立的“临床和转化研究联合学院”, 为教授、住院医生、研究人员和学生建立了一个交换项目, 进一步促进了双方在专业知识和理念上的合作交流。联合学院使两所学府互相帮助, 将医学研究转化为医疗实践, 造福全球患者。
密大公共健康学院也与中国有着积极的合作关系。2012 年, 学院领导访问中国并与上海、天津和北京的疾病控制中心, 以及北京大学的公共健康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 共同应对全球面临的公共健康难题。最近的一项合作是密大公共健康学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的领导于 2015 年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以实现双方的研究和项目合作的正规化。这项合作协定确立了密大和四川大学之间的友好关系, 双方将共同应对公共健康领域的挑战。
密西根大学罗斯商学院(Ross School of Business)也是密大和中国伙伴关系中一个充满活力的组成部分。2012年, 罗斯商学院的管理人员和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启动了一个新的伙伴项目, 目的是为罗斯和安泰的学生创造交流机会。2014 年, 密大罗斯商学院与全球最大的银行之一, 中国工商银行有限公司合作, 创建了具有针对性的“高级管理人员培训” 项目。此后, 每年在罗斯商学院学习的中国工商银行的管理者们与密大学生结成合作伙伴, 参观美国公司, 随时学习新的商业技能, 充分体验全球化经济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2015 年, 罗斯商学院推出了“管理硕士——上海组”, 这个项目为密大——上海交大联合学院的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机会, 来到安娜堡参加为期九个月的管理硕士项目。通过学生和教研人员的交流, 以及学生对全球经济的切身体验, 这个伙伴关系使得密大罗斯商学院和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的课程项目更加国际化。
2015 年秋季, 密西根世文博后研究人员学会与位于北京的清华大学达成一项协议, 双方将在清华大学提供三个为期三年的奖学金项目。这项合作的目的是在一个合作性的跨文化环境中, 提升人文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高级别的学术探究, 并促进清华大学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院和密西根世文博后研究人员学会之间, 以及密大和清华大学在各个层面上的学术交流。
密西根大学, 北京合作创新研究院和南方科技大学于近期签订了合作备忘录, 目的是建立全球水处理技术合作实验室。
由十四所中国大学联合建立的创新机构——北京研究院将会为这个五年期的合作项目提供两千五百万美元的经费, 用于建立三个合作实验室, 分别位于安娜堡(Ann Arbor),北京和深圳。合作实验室的目标是在水处理和检测上找到技术差距, 开发解决方案以便为世界城市环境提供清洁和安全的水源。研究院的负责人期望在 2017 年签署一个完整的合作协议。